
復蘇仍在延續——2022年9月海工市場評論
2022-11-02 09:35:56
來源: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海工市場延續復蘇態勢,前三季度成交金額已超去年全年?死松瓟祿@示,2022年1-9月,全球共成交海洋工程裝備訂單81座/艘,以數量計同比下降21%;成交金額約155億美元,以金額計同比增長42%,已經超過去年全年146億美元的成交額。從成交結構來看,海洋油氣生產和儲運裝備金額占比超過60%,在高油價的刺激下,FPSO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成為支撐海工市場的重要因素。
全球海工裝備的新造價格保持平穩。自升式鉆井平臺新造價格約2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深水鉆井船新造價格約4.7億美元,同比增長4%;3200載重噸平臺供應船新造價格約2733萬美元,同比增長10%。
租金延續上行態勢,海工裝備需求穩步回升。鉆井平臺方面,克拉克森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球浮式鉆井平臺平均利用率繼續達到86%,自升式鉆井平臺平均利用率攀升至85%。海工裝備長期租賃合同正在增加,租金水平也節節攀升,全球浮式鉆井平臺平均日租金達到了26.1萬美元/天,環比增長3%,同比增長37%。4000載重噸平臺供應船期租租金達到了25785美元/天,同比增長55%,繼續維持上行態勢。國際知名海洋鉆井運營商Transocean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其手持租約已經達到73億美元,3個月的時間里凈增長11億美元。
9月份,丹麥海域的北溪管道爆炸讓人們對“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能源的危機不僅對歐洲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影響,同時高企的能源價格也使得歐洲制造業向亞洲和美國轉移。歐洲各國正尋求各種努力以應對能源危機。一是開源節流,在加強內部能源供應的同時限制用能需求。如挪威政府公布了提高天然氣產量的計劃,荷蘭、德國、意大利等國也出現了重啟海上油氣開發的聲音;二是尋找外部來源,提高能源供應的多元化。僅僅依靠歐洲內部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其能源安全問題,歐洲各國同時從卡塔爾、美國和中亞等國家和地區尋求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
在能源安全優先的背景下,歐洲能源格局之變正催生更多海工裝備需求。例如歐洲為實現LNG進口來源多元化,正在加緊租賃或訂造更多FSRU(浮式LNG接收和再氣化裝置)以滿足其LNG進口需求;再比如歐洲為強化能源基礎設施的互連互通、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將需要更多的海洋工程船舶進行新一輪“海上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歐洲能源需求的外溢也帶動了包括美洲、中東、亞洲、非洲等地的海洋油氣開發需求,美國已成為對歐洲能源出口的主力,海洋油氣大國巴西對歐洲原油出口也在增長,阿聯酋、卡塔爾等也成為歐洲各國領導人爭相拜訪的目的地。在寒冬來臨之前,留給歐洲人的時間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