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價連跌20周!集裝箱航運市場加速下滑
全球經濟疲軟、歐美塞港問題持續改善,再加上目前集裝箱航運市場處于傳統淡季,運價已經連續20周下跌,下滑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根據上海航交所11月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周跌118.44點至1579.21點,跌幅從之前一周的4.56%擴大為6.98%,連續兩周擴大。主要遠洋航線運價均有所下滑,其中歐洲線跌破2000美元。
上周,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221美元至1681美元,跌幅11.68%;美東線每FEU運價下跌428美元,至4890美元,失守5000美元,跌幅8%。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339美元至1763美元,跌幅16.1%;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122美元至2222美元,跌幅5.2%。
南美線(桑托斯)每TEU運價周跌725美元至3816美元,跌幅15.96%;波斯灣線每TEU運價上漲85美元至1812美元,漲幅4.96%。
亞洲近洋航線方面,日本關西線每TEU運價持平320美元、日本關東線每TEU運價下跌1美元至297美元;東南亞線 (新加坡)、韓國線 (釜山) 回漲,每 TEU 分別上漲9美元至355美元、上漲4美元至258美元。
業界人士指出,上周現貨市場非聯盟與聯盟各有一家集運公司提供美西線每FEU低至1350美元的運價,估計本周大多數集運公司都會跟進,即使近期船用燃料與租船費用都有下跌,但每FEU僅1350美元的價格已經低于成本線。
平均而言,美西線每FEU成本價大約在2000美元,大型船舶、新船成本相對較低約為1500美元,但中小型船或舊船成本就達到2500美元-3000美元。在這樣的運價水平下,集運公司靠的是美東與歐洲線以及亞洲區間航線運價維持整體獲利。
依據物流數據顯示,經歷2年港口擁塞和這些短缺問題后,由于西方國家進口需求減弱及全球經濟疲軟、中國出口放緩等因素,供應鏈大亂情況正獲得舒緩。疫情嚴重期間屢創新高紀錄的海運費率正迅速下滑,亞洲運往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量也大幅減沙。
物流平臺Container xChange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Roeloffs表示,零售商、較大型進口商或托運人對需求前景變得較為謹慎,訂購數量減少。另一方面,隨船舶等待時間縮短、港口吞吐量減少及貨柜週轉時間縮短,塞港情況正獲得舒緩,而釋放出市場運輸能力。
據海運顧問公司Drewry最新數據,目前40尺(FEU)貨柜運費約3689美元,已連續32周下降,與去年9月相比下降64%。疫情高峰期間,40尺(FEU)集裝箱運費曾創下10000多美元高紀錄,但目前運費仍比疫情前1420美元高約160%。其他主要航線運費也在下降,上海到鹿特丹及上海到紐約等航線運費降幅達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