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海航運:明年二季度市場將回升
盡管因運價下滑導致業績持續下降,但萬海航運樂觀相信四季度能維持盈利,更看好市場明年二季度有望好轉。
萬海航運總經理謝福隆近日表示,由于通貨膨脹加上美國線貨量變少,集運市場第四季度恐怕不妙,但萬海航運美西線長約客戶占50%,仍維持盈利狀態,第四季度獲利沒有疑問,今年將能安然度過。
談及亞洲市場,謝福隆稱,傳統上亞洲區間航線集運需求在春節前都會有一波動能,10-11月已看到貨量增加、運價就會往上提高,目前運價回升且維持在一個水準。
今年第三季度,萬海航運單季營收新臺幣638.06億元(約合人民幣146.01億元),季減15.07%。累計前三季度營收新臺幣2194.35億元,年增39.45%,稅后凈利潤新臺幣931.12億元。
展望明年,謝福隆預期全球經濟表現狀況應該不會太差,主要看美國線,美國通脹有往下走的可能,采購力道就會出來,預估集運市場在第二、第三季度就會回彈。
近期有分析師預測,隨著需求減少運力增加,明年集運公司恐會面臨虧損。對此謝福隆表示,集運市場需求仍然存在,集運公司都保持彈性且有方法應對,市場供需自動會找到平衡。例如運力,景氣不好時很多沒有效率的船舶就會退出市場,降低新船交付過多可能造成運力過剩的沖擊。
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柏廷也指出,全球經濟主要受3大因素影響,第一是通脹等因素帶來的實質性成本增加,第二是心理預期,第三是地緣政治及防疫政策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而這其中牽涉到供應鏈遷移,以及新興行業興起導致人力排擠效應,使制造鏈出現勞力短缺的斷點。
陳柏廷認為,上述三個因素中,心理預期性、結構性問題大概可以在6個月到1年間調整完畢,實質性的成本問題則要看產出能源還有戰爭時間多久而定;至于集運市場,明年第二季度有望好轉,整體而言沒有想象中糟糕。
萬海航運正在進入新的節能船交付高峰,今年將有12艘新建節能集裝箱船交付,其中8艘已經投入運營,年底前還有4艘待交付,包括3艘3013TEU和1艘13100TEU,加上8艘二手船,全年共新增20艘船。明年將有20艘新建節能船待交付,包括10艘3000TEU和10艘13000TEU,再加上新購入臺船4艘3000TEU船,共新增24艘。
與此同時,由于運價連續下滑,高租金承租船舶增加運營壓力,萬海航運在進入節能船交船高峰的同時,也會陸續淘汰舊船并退租一批船舶,調高自有船舶比例。新船能源效率高,可以大幅降低單位成本,增加萬海航運的競爭力,將配置在美西航線,取代到期成本較高的租入船舶。
另外,萬海航運持續優化航線,之前旺季美西線每周發三到四班,目前配合淡季市場需求,調整為每周發二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