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造50艘!全球首艘“漁業養殖航母”正式交付運營
青島北海造船交付全球規模最大養殖工船“國信1號”
5月20日上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魯即漁養60616)”正式交付運營。同日召開了深遠海養殖工船產業發展研討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凌文,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一級巡視員張妍華,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王健,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孫丕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信廳副廳長靖士寬,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于志剛,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青島市政府秘書長孫繼,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王清印,青島國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輝,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總經理于懷明,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埥,共同登臺啟動全球首艘10萬噸級“國信1號”養殖工船交付儀式。
青島市副市長趙燕為船舶致命名詞,“現在我正式命名'國信1號’船名為'魯即漁養60616',愿你逐夢新時代,奮進新航程!為建造者帶來榮耀,為船東創造價值,為船員永保平安!”。
據悉,“國信1號”投資約4.5億元,由青島國信集團發起并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研發建造,是我國深遠海養殖的“大國重器”,堪稱“漁業養殖航母”,可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進行長期游弋式養殖,躲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也被稱為“移動的海洋牧場”。
“國信1號”屬全球首創,在世界海洋漁業發展中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創新性、示范性。該船總長249.9米、型寬45米、型深21.5米,載重量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設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近9萬立方米,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噸。
大型養殖工船顛覆了傳統漁業養殖模式,以我國自主研發的船舶適漁性設計為基礎,集合養殖水體交換、智能投飼、水質調控、減振降噪和智能集控等系統,將水產養殖由陸地、近岸拓展到深遠海,構建養殖環境因子可控的高效綠色、低碳環保的工業化養殖模式,對于近海生態環境修復、遠海資源可持續利用、優質水產蛋白供應保障、造船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海洋相關產業鏈條拉動乃至國家糧食安全、耕地節約、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據介紹,“國信1號”養殖工船是全球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實用性和可靠性最強的漁船。單艙水體量比2個標準游泳池還多,每年的養殖產量與查干湖一年的捕獲量相當,養殖艙內水體聲學指標已達到甚至超過靜音級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個測點信息對15個養殖艙內水、氧、光、飼、魚進行集中控制與實時監測,養殖密度是傳統網箱的4-6倍,養殖周期可縮短1/4以上。通過工業化的精準控制,有效減少近岸傳統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作為深遠海游弋式封閉養殖平臺,“國信1號”在設計上兼具自航式移動和錨泊固定兩種模式。在深遠海,“國信1號”將根據魚類養殖特性在選定的錨地之間依據水溫等環境因素自航轉場。同時,該船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不間斷交換,可實時調整艙內水體溫度和鹽度,為魚類生長創造適宜環境,提高生長速度,縮短養殖周期。
“國信1號”創新了海洋漁業生產方式。我國的前五次海水養殖浪潮都是在解決海洋生物資源苗種產業化問題,而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從近岸傳統漁業養殖轉向深遠海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次變革是融合苗種繁育、工業化養殖、船舶裝備、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等全產業鏈的集成創新,代表了海洋漁業最新的生產方式。
“國信1號”首創的“船載艙養”模式將養殖區域從近岸推向了深遠海。通過利用全球優質海水資源進行養殖,為我國持續輸入高品質蛋白供應,成為我國流動的“藍色國土”。
未來國信集團將陸續投資建造50艘養殖工船
據了解,“國信1號”于2020年12月在青島北海造船啟動建造。歷經392天建造施工,該船于今年1月順利下水出塢,完成整船交付前最后一個重要建造節點。4月30日至5月5日,“國信1號”在黃海海域順利完成海試,48項(套)船舶和養殖裝備試驗結果均達到或優于預定指標,參與試航的中國船級社、漁機所等各方專家評價超出預期。
該船構造復雜、設備新穎、建造難度大,青島北海造船調配優質資源,準確把握客戶需求,組建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團隊,優化工藝工法,集智攻堅克難,成功攻克了特殊分段建造、艙室特涂施工、養殖設備調試、振動噪聲控制等關鍵技術和施工難點。僅以養殖艙減振降噪技術為例,產品靜音水平超越我國最先進的靜音科考船。
“國信1號”的成功交付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為我國搶占全球高端漁業養殖裝備市場制高點留下了“青島印記”,是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養殖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志著全球首艘 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順利完成設計研發、建造及海試,正式進入產業運營階段,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產業實現了由0到1的進階發展。
青島北海造船與國信集團將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聯手推動智慧漁業養殖產業鏈、現代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海洋服務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拉動船舶設計研發與制造、船舶配套產業、智慧漁業裝備、海洋物聯網、船載信息感知與通信設備等高速發展,形成新的海洋產業集群,助力青島成為全球大型養殖工船產業龍頭與創新策源地、裝備制造中心、苗種繁育與物流貿易中心、精深加工示范區,為青島市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中心城市貢獻更大力量。
為加快產業發展進度,國信集團在“國信1號”的基礎上對“國信2號”、“國信3號”進行了優化,目前已完成“國信2號”、“國信3號”的建造合同簽署,預計兩艘船將在2024年3月交付使用;30萬噸超大型“國信4號”已啟動功能論證和總體設計,預計2023年底前開始建造。
未來5-10年,國信集團將在“國信1號”順利運營基礎上,快速優化迭代升級船舶與養殖系統,陸續投資建造50艘養殖工船,配以13艘補給船、油料加注船、綜合試驗船,形成總噸位過1000萬噸的12支國際領先的標準示范船隊,打造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深遠海養殖船隊,年產海水魚類70余萬噸,產值突破350億元。
今年3月,“國信1號”已經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在我國管轄海域開展深遠海養殖運營試點,試點期三年,項目已被農業農村部列入2020年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項目,省科技廳列入2021年深遠海設施漁業科技示范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22年支持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專項。
在養殖品種的選擇上,“國信1號”將主要開展大黃魚、大西洋鮭、石斑魚等名優養殖魚種養殖,為國民提供優質海產蛋白。以大黃魚為例,我國大黃魚養殖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而完整的產業鏈,有“國魚”之稱。本次交船運營后,預計第一批高品質工船大黃魚將于今年秋季起捕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