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u2uq"><noscript id="4u2uq"></noscript>
  • 海洋衛士壓載水

    江蘇省出臺18條舉措提升船舶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

    2022-08-22 19:49:00
    來源:新華報業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全國船舶海工產業第一大省,放眼大江大河、深海遠洋,處處都有“江蘇造”船影。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造船強省,著力促進江蘇打造全國領先、全球有影響力的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高地。

    8月2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主管部門圍繞若干政策措施進行解讀。

    錨定航向,船舶海工第一大省遇挑戰

    去年,江蘇全省造船完工量1643萬載重噸,占全國總量的2/5,占世界市場份額超過1/6,全國造船完工量排名前20家企業中,江蘇占8家。

    尤其是近年來,在加快建設造船強省的過程中,江蘇船舶海工產業發展呈現“重”“新”兩大特色——

    一方面,通過省重大項目服務機制推進船舶制造項目加快建設和船舶產業強鏈補鏈,惠生特種浮式液化船等一批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予以重點推進,有效提升江蘇船舶產業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交付一批世界首制、中國首制重大裝備和大國重器,“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亞洲最大重型絞吸疏浚船“天鯤號”等創造多項新紀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航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為推進船舶產業創新發展,提出大力培育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全面提升高技術船舶和豪華郵輪游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等內容,“這為推進船舶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規劃指導、明確了工作目標。”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說。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

    從國家層面看,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長三角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綜合產業集群”,作為船舶海工第一大省,江蘇責無旁貸。江蘇也提出瞄準世界領先,對標世界一流,到2025年,建成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裝備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具體目標。

    當前,江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2021年國際航運市場超預期復蘇,共建“一帶一路”以及碳達峰碳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國際海事環保新法規即將生效,綠色智能新能源等新興市場需求顯現,都給江蘇船舶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不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綜合成本上漲過快壓縮船企盈利空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面臨較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若干政策》應運而生。

    “四個緊扣”,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輪政策有哪些內容和特色,與之前政策相比又有哪些改進和補充?

    翻看《若干政策》,共分六部分18條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推動行業“智改數轉”、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強用工保障與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保障等內容舉措。

    “《若干政策》力求解決當前制約江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緊密銜接江蘇已出臺的相關政策,主要特點體現在四個‘緊扣’。”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解讀說,即緊扣國家規劃導向和重大戰略布局,抓住國家建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長三角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綜合產業集群”的戰略機遇;緊扣產業強鏈補鏈,聚焦全省“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打造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在全球具有領先水平的“江蘇船舶精品”;緊扣創新引領,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布局重大研發端和制造端創新平臺,加快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緊扣“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比如,瞄準“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若干政策》提出包括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搭建產業鏈供應鏈集成平臺、培育江蘇船舶海工品牌等4項具體政策措施。

    “江蘇在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領域提出布局‘一集群一基地一集聚區’。”李強補充介紹,江蘇將把通泰揚地區建設成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和最具活力的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南通市、連云港市、鹽城市加快建設沿海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培育南京特色甲板機械、泰州艙室機械、鎮江動力系統集成、無錫海洋探測等一批沿江腹地特色配套集聚區。

    圍繞船舶海工領域“智改數轉”,江蘇已完成船舶行業“智改數轉”實施指南初稿編制,目標到2024年,完成全省船舶行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診斷調查;定點企業制定個性化的“一企一策”實施方案,實現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精準實施;新增智能制造車間15個以上,智能化生產流水線20條以上;完成江蘇省船舶行業智能制造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推動更多船舶企業接入應用。

    協同“護航”,助力產業提檔升級“再揚帆”

    隨著《若干政策》出臺,如何錨定高質量發展的“航向”,朝著目標貫徹部署“再揚帆”,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決策部署,也有賴于各部門的協同“護航”。

    “對于船舶海工重大項目,我們給予優先辦理,并支持沿江岸線資源優化整合,促進產業集聚。”江蘇海事局副局長徐偉表示,海事部門將發揮職能和專業優勢,重服務、強保障,確保江蘇船舶海工產業“穩健前行”。未來,將開辟更多“綠色通道”,便利信用良好的船舶海工企業抵押融資,助力產業發展。

    為強化安全保障,當前,江蘇海事部門正積極構建水上交通一體化組織指揮體系,全面“護航”船舶海工下水、出塢、舾裝、試航,同時,通過個性化交通組織服務,為超大型豪華郵輪、超大型散貨船、超大型油輪、超大型集裝箱船安全穩定“通航”創造條件,支持企業承接相關工程項目。

    破浪前行,揚帆向世界,江蘇還在持續創新,全力搶占技術“新高地”。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趙揚威表示,“十四五”期間,省科技廳首先將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提升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其次,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太湖實驗室,支持南通、鎮江、泰州、揚州等地新建相關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同時,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構建產學研、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合聯動創新機制,并支持高校加強船舶海工學科建設,培育產業急需人才,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進一步提升產業活力,增強產業競爭力,還需優化服務。

    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周體光介紹,交通部門正積極協調,將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省重大工業項目清單的船舶海工項目納入相關港口總體規劃,支持打造大型LNG運輸船制造企業等先進制造業集群。還將強化引航服務保障,指導引航中心優先引航修造船舶;優化提升船舶檢驗服務能力,完善長三角營運船舶“通檢互認”機制,并推廣30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舶”檢驗優化試點成果,助力江蘇船舶海工產業更好地暢游“新藍海”。

    附: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

    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蘇政辦發〔2022〕53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7月7日

     

    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

    競爭力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家和我省船舶與海工裝備(以下簡稱船舶海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推動全省船舶海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一)打造沿江區域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抓住國家建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長三角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綜合產業集群”的戰略機遇,加快布局20萬噸級大型豪華郵輪、浮式油氣生產工程和大型船舶海工智能化生產線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浮式生產儲油裝置、超深水平臺、天然氣裝備等高端海工裝備,到2025年,培育1家豪華郵輪制造企業、1家大型LNG運輸船制造企業和1家新型油氣裝備制造企業,打造一批主流船型名牌產品、單項冠軍企業和一批船舶海工裝備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率先建成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江蘇海事局等,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船舶海工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省重大工業項目清單,依法依規強化土地、岸線、能耗、產能、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保障,優先辦理船舶海工重大項目涉水工程前期審核、通航安全保障評估和施工作業許可。(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江蘇海事局等)

    (三)搭建產業鏈供應鏈集成平臺。依托船舶海工總裝等產業鏈鏈主企業,搭建專業技術交流供需對接平臺,鼓勵建立長期采購、物流供應機制,推動企業加強區域配套、加快國產化替代,吸引產業鏈制造、技術服務等企業落戶,形成穩定配套聯合體。(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

    (四)培育江蘇船舶海工品牌。實施質量品牌精品工程,著力打造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全球領先的江蘇船舶海工精品。建立企業申報和專業機構評級機制,組織船舶檢驗機構、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對企業自主開發的船舶海工產品給予冠名認可和授牌。開展船舶海工配套設備企業評級,促進我省自主船舶海工品牌和關鍵配套設備的推廣應用。(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

    二、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五)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高技術船舶、高端海工裝備、綠色(純電動或使用氫燃料電池、氫內燃機等)智能船舶、特種船舶、深海錨泊及動力定位控制系統等重點領域,支持骨干船舶海工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船舶海工龍頭企業聯合優勢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圍繞深?碧匠商籽b備、多功能LNG船、油氣關鍵裝備、綠色智能船舶、遠海風電場配套、海工平臺關鍵配套等技術方向,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提升關鍵配套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

    (六)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綠色智能船舶、深遠海裝備、極地裝備等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發布高技術船舶海工重大戰略產品清單,加大對列入清單的首臺套產品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

    (七)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太湖實驗室圍繞深海裝備共性技術、船舶海工工業軟件等開展自主科研攻關和轉化應用,支持南通、泰州、連云港等地加快建設省船舶工業海洋油氣裝備創新中心、省船舶工業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省船舶工業軟件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持南通、鎮江、泰州、揚州等地建設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制造研究院、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船舶產業研究院、船舶電子研究所等創新平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與省內外高校、大型科研院所共建涉海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和融合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南通市、鎮江市、泰州市、揚州市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加快推動行業“智改數轉”

    (八)推進試點示范。加快推進關鍵工藝技術升級,鼓勵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提升除銹、噴涂、焊接等工藝技術效能。發布船舶海工行業“智改數轉”實施指南,推動建成一批型材加工、板材加工、分段噴砂除銹、分段涂裝以及VOC處理等智能制造單元,打造一批中間產品智能生產線和船舶海工智能制造示范車間。(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等)

    (九)建立項目庫。加大對船舶海工行業“智改數轉”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三維立體數字設計系統、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和制造執行系統(MES)等系統協同和集成,實現設計、生產和管理等關鍵環節的信息集成和持續優化。鼓勵研制型材、船體零件理料與打磨、肋骨與曲板三維成形等智能切割成形裝備,加快應用示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

    (十)培育系統集成服務商。積極推進提供面向智能制造的船舶海工產品數據組織、船舶海工生產設計系統數據集成、精細化工時物量等支撐體系的服務商建設。支持骨干企業整合利用現有制造資源,建設云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形成關鍵工業軟件及有關模型庫開發和服務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船舶海工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等)

    四、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十一)增加融資支持種類與額度。引導銀行機構對有訂單、生產經營狀況和信用記錄良好、有還款意愿但受疫情影響存在臨時困難的船舶海工企業,統籌考慮續貸、展期等手段,靈活調整還款安排,支持企業渡過難關。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適度降低利率和保險費率,為船舶海工企業技改升級、船舶海工制造相關新技術提供更多金融創新產品。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船舶行業特點,適當提高配套流動資金貸款比例,加大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落實建造中船舶海工抵押融資制度,開辟抵押登記辦理“綠色通道”,壓減辦理時限,對信用記錄良好的船舶海工企業提供容缺受理、并聯辦理等便利服務。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船舶海工企業通過IPO、增發股票、發行債券等方式拓展低成本融資渠道。(責任單位:江蘇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江蘇海事局等)

    (十二)落實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船舶海工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其中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傷、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一年;對上年度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在兩年以上且2022年被列入過中高風險地區、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的船舶海工企業按規定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對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規定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對符合條件的船舶海工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可在每年10月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時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船舶海工企業實行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

    (十三)強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省級財政統籌現有的專項資金,加大對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科研和產業化項目、智改數轉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涉海新型研發機構圍繞我省船舶海工產業發展積極開展研發創新和科技服務,對其非財政性經費支持的研發支出,給予一定比例獎補。(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等)

    五、加強用工保障與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

    (十四)提升船舶海工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水平。設立服務專員,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機制,將高技術船舶海工企業納入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對象清單,通過開展針對性招聘服務、搭建轄區內用工調劑平臺、組織跨區域勞務協作送工等方式,優先保障高技術船舶海工企業用工。(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

    (十五)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船舶海工企業開展職工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支持技工院校加強船體、鉗工、鉚焊等船舶海工特色專業建設,建設校企聯合實訓中心,并鼓勵有關學校建成船舶海工制造專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向社會提供相關技能培訓服務。組織開展全省船舶行業電焊工技能大賽等船舶海工相關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帶動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

    六、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保障

    (十六)強化試航交付和引航服務保障。構建水上交通一體化組織指揮體系,建立長三角海事監管服務協作機制,為新造船舶海工下水、出塢、舾裝、試航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針對現有航道尺度、橋梁高度開展新造船最大通過能力研究,提供個性化交通組織服務,為船舶海工企業承建超大型豪華郵輪、散貨船、集裝箱船創造條件。加強引航能力建設,統籌協調各港引航力量,提高周轉效率;支持引航隊伍建設,完善引航站點布局,優化引航服務;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引航生產工作,為進廠修造船舶量身定制引航“一船一方案”,開辟引航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優先安排、優先引領。(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等)

    (十七)優化船舶檢驗服務。設立滿足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許可條件的船舶檢驗機構,鼓勵和引導船舶檢驗任務重或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專業化船舶檢驗機構。建立結構合理、專業匹配、業務精湛的船舶檢驗人才隊伍,保持船舶檢驗人員的充足、穩定。加強船舶法定檢驗業務監管和船舶檢驗質量監督,提升船舶建造質量。(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

    (十八)加快構建全球售后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建設全省船舶海工“互聯網+”全球售后服務網絡,支持我省自主開發甲板機械、錨鏈、螺旋槳、救生設備、滅火裝置等船用設備的骨干企業加強全球服務網點建設,建立江蘇配套產品全球服務體系,共同開拓海外服務市場;支持企業圍繞產品全壽命周期安全可靠運行保障和遠程監控管理的需要,開發數字化運行保障系統,強化全球化服務能力。(責任單位: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等)

    本政策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未特別注明時限的,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如本政策措施與我省其他同類政策有重復的,按照“從優、就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支持。

     

     

    為你推薦

    江蘇省出臺18條舉措提升船舶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

    江蘇省出臺18條舉措提升船舶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

    為加快推動江蘇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日前,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2-08-22 19:49:00

    黃島海關助力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發展

    黃島海關助力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發展

    近日,在黃島海關現場監管下,“BOKM GUAIBA”輪在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完工交付。這是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為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
    2022-08-20 10:17:00

    2022年1-7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2年1-7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1~7月,我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受局地高溫高濕天氣影響造船產能有所回落,船舶行業效益持續改善,重點監測船舶企業收入利潤實現增長。...
    2022-08-18 11:22:10

    沅江新能源船舶產業破浪前行

    沅江新能源船舶產業破浪前行

    提到油電“混動”,不少人會聯想到新能源車,其實,“混動”船舶也是新能源船舶中的佼佼者。近日,記者對話湖南金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項目主管李建和,探訪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背后的“風口”與挑戰。...
    2022-08-11 09:49:59

    2022年上半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2022年上半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2022年上半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國船舶工業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帶來的諸多挑戰,全行業努力拼搏,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2022-07-27 09:45:44

    培育3家重點船企!江蘇出臺政策提升船海裝備產業競爭力

    培育3家重點船企!江蘇出臺政策提升船海裝備產業競爭力

    7月22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培育1家豪華郵輪制造企業、1家大型LNG運輸船制造企業和1家新型油氣裝備制造企業,打造一批主流船型名牌產品、單項...
    2022-07-23 09:42:00

    威海全力打造特色船舶與海洋裝備制造基地

    威海全力打造特色船舶與海洋裝備制造基地

    招商工業威海船廠高端客滾船、黃海造船有限公司1800TEU集裝箱船在手訂單數量全球領先,全市充氣艇出口量占全球市場份額50%以上,未來機器人1500米深海鋪纜設備成功入海測試……...
    2022-07-20 09:06:56

    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示范基地再獲五星級

    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示范基地再獲五星級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1年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結果,我市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基地被評為五星級示范基地,該基地連續兩年獲評五星級。...
    2022-07-11 09:06:16

    2022年1-5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2年1-5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1~5月,在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疫情對船舶工業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好轉,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問題基本得到解決,5月當月造船完工量止跌回升。...
    2022-06-22 09:13:07

    央視:前五月中國造船業逐步企穩回升

    央視:前五月中國造船業逐步企穩回升

    6月15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了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船舶工業的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船舶工業生產經營逐步企穩回升。五月份,交船數量實現環比回升。...
    2022-06-16 09:39:12

    企業樣本更多 >>

    BSKY壓載水管理系統 無錫藍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大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 全系列船用泵
    HANSUN漢盛海裝壓載水
    威海市正大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EGCS,SCR,脫硫
    脫硫脫硝用噴嘴噴槍選型手冊-霧的池內
    代斯米泵業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中文樣本 DESMI CompactClean壓載水管理系統
    josun 船用空調產品系列
    揚子江船業集團有限公司
    揚帆集團
    Sperre斯貝利壓縮機樣本
    中船動力有限公司 柴油機 發動機 發電機組 脫硫
    匯舸集團-煙氣洗滌產品中文樣本
    康士廉電子產品(上海)有限公司,consilium,vdrF2
    康士廉電子產品(上海)有限公司,EMS
    青島雙瑞 BalClor 船舶壓載水
    <!–左箭頭–>
    <!–右箭頭–>
    船配商城
    硫排放
    壓載水處理系統產品選型
    發電機及發電機組產品選型
      關閉
      国产精品草榴
    • <xmp id="4u2uq"><noscript id="4u2uq"></noscript>